作者如何进阶为期刊审稿人?|同行评审周干货发表时间:2022-10-07 17:12作者:华晟智通·转来源:Spriger·Nature 对于职业发展早期的研究人员,开展科学研究、进行论文写作和发表,往往是其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。 在论文投稿和发表的过程中,从作者的角度,通常都非常关心自己稿件的审稿情况,比如审稿人对自己的稿件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,等等,并据此对稿件进行修改完善,以及对审稿意见予以恰当的回复和必要的解释说明。 值得一提的是,被审稿的作者和评审他人稿件的期刊审稿人,这两种角色是可以相互转换的。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术造诣的积累,研究人员并非一成不变只能是作者的身份,而是可能有不少机会以审稿人的身份参与期刊的同行评审过程。 不过,首次成为期刊审稿人,或首次为其他作者的稿件进行同行评审,并不总是容易的,依然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。9月19日—23日是2022年度的同行评审周(Peer Review Week),借此机会,本文跟大家聊聊如何获得为期刊稿件进行同行评审的重要机会,以及如何从作者进阶为一名合格的期刊审稿人,这些都是对科研人员职业生涯发展非常有利且值得培养的重要技能。 同行评审及其常见类型 同行评审(peer review),是科研论文发表和学术期刊出版的重要环节,也是目前大多数学术期刊在稿件出版前评估其学术质量、评判其是否适合在本刊发表所采用的常见模式。 当一篇稿件被提交至某一同行评审学术期刊,一般该期刊会首先对新收稿件进行是否适合在本刊发表的初步判断,包括对收稿范围、道德规范及内容等的初步审查。 随后,通过初步审查的稿件会被期刊编辑送至若干(通常是两到三位)从事相应学术领域工作,且具有一定学术造诣和见解(通常基于他们以前的研究记录)的学术专家那里,他们将按照相关道德规范及期刊的具体要求,对稿件的学术质量和科研水平进行较为详细且全面的评估,并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或建议拒稿的具体原因等审稿意见——这个过程,就是我们通常所熟知的“同行评审”。 同行评审的常见类型包括“单盲”、“双盲”和“开放式”同行评审:
怎样成为期刊审稿人? 根据每篇稿件的具体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内容,期刊编辑通常从以下途径选择审稿人,并将相应的稿件送其进行同行评审:
由此可见,想要获得(尤其是首次)同行评审审稿人的机会,在上述一个或多个“名单”中占有一席之地将会有一定帮助。当然,这可能通常需要您在特定的学术领域发表过一些研究论文,并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。 ![]() 对于职业发展早期的研究人员,如果渴望在所属学科领域获得并积累同行评审的经验,可以参考如下建议:
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期刊审稿人 为期刊稿件进行同行评审的同时,对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和经验积累的机会。当您收到来自期刊编辑希望您对某篇论文进行同行评审的邀请时,尤其是当文章内容与您的专业知识十分吻合时,您可以考虑把握这样的同行评审机会。 不过,在点击“接受”按钮之前,需要牢记以下几个关键的考虑因素:
此外,值得强调的是,一个好的审稿人,通常需要做到彻底地研读并审阅稿件,给出深思熟虑且最好是对作者提高改善有所帮助的审稿意见和建议,且及时完成审稿并将审稿意见返回[1],更重要的是,还需要遵循既定的同行评审相关道德准则。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(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,COPE)[2]为同行评审提供了业界较为公认的道德准则[1, 3]。 从作者进阶为一名好的审稿人,为期刊提供优质且符合道德准则的同行评审,需要充足且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储备,以及审稿实践经验的逐渐丰富和积累。最后的一点提醒是,如果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对某篇稿件的同行评审,最好不要贸然接受审稿邀请,因为如果在同行评审中做得不尽人意,实际上可能反而会损害您在期刊的声誉。所以,要么不做,要么做好。 |